“十三五”時期,潁泉區農機化事業實現了健康持續快速發展,各主要發展指標均居全省前列,成功申報了國家級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(市、區)。
一是農機裝備結構明顯優化。全區農機總動力達50.2萬千瓦,比2015年增長2%;農機裝備向多元化、高技術方向邁進。烘干機、植保無人機等機械發展從無到有,從有到強。
二是農機作業水平逐年提高。小麥生產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,玉米、大豆等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,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5.5%,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
三是農機服務組織迅速發展。全區農機服務組織達62個,其中農機專業合作社33家(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家,省級示范合作社9家,市級示范合作社16家),成為全區農機社會化服務的重要載體,服務領域不斷拓寬,服務水平不斷提高。
四是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。五年來,沒有發生農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,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農機購置補貼成效顯著。五年來累計獲得購機補貼資金7810萬元,共補貼各類農業機械 4054臺,帶動農民投資2.15億元。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,進一步優化了潁泉區農機裝備結構,提高了農機化作業水平,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,增加了農民收入。
五是農機推廣培訓深入開展。大力推廣薄弱環節機械化、奮力主攻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、積極推進農業全面機械化、智能化等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,五年來共培訓各類農機實用人才1.5萬人次。